“ 晶澳科技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亏损危机。公司最新公告显示卓信宝配资线上,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25亿至30亿元,叠加2024年全年亏损46.56亿元,15个月内累计亏损达71亿至76亿元,创下历史最差纪录。面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,这家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已于2025年4月29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,试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缓解债务压力。”
01
—
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 盈利能力急剧恶化
晶澳科技的亏损主要源于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。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为4.48%,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恶化至-6.71%,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这一数据表明,公司每销售一单产品都在亏损,经营陷入"卖一单亏一单"的困境。
组件价格的大幅下跌是盈利能力恶化的直接原因。2025年组件中标均价已跌至0.691-0.716元/W,逼近含税生产成本0.692元/W。这意味着企业几乎没有盈利空间,任何市场波动都可能导致亏损。价格战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。
出货量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难。2025年第一季度,晶澳科技组件出货量为15.65GW,同比减少2.5%。在产能大幅扩张的背景下,出货量的下降表明产能利用率可能跌破80%,固定成本摊销压力巨大。
晶澳科技的现金流状况同样令人担忧。2024年,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.46亿元,较上年的124亿元下降了惊人的73%。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企业经营压力的加剧。与此同时,2024年,晶澳科技的财务费用同比增长了252.52%,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,进一步侵蚀了已经脆弱的利润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晶澳科技财务负责人李少辉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,尽管现金流数据降幅显著,但与同行业相比,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在行业内仍处于较优水平,尤其是在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方面表现突出。事实上,晶澳科技是唯一一家连续1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的头部光伏组件供应商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。
02
—
债务负担沉重 港股IPO成"救命稻草"
截至2025年3月31日,晶澳科技资产负债率高达76.33%,较两年前激增20个百分点。公司有息负债超过390亿元,2024年公司仅利息费用便超10亿元。高负债率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,也限制了公司的经营灵活性。
为缓解资金压力,仅2024年1至9月,公司新增借款金额便多达284.88亿元,2024年底公司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上升至241.6亿元。大量借款虽然暂时缓解了现金流紧张,但也进一步推高了负债率,形成恶性循环。现金流的紧绷状态使得公司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渠道。
4月29日,晶澳科技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,计划在港股募资上市。港股IPO也成为公司的"救命稻草"。根据招股说明书,晶澳科技拟将募集资金用于阿曼39.6亿元电池组件项目建设,其中一期3GW产能计划年底投产。同时,部分资金将用于偿还利率3.5%-3.8%的高息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。
03
—
海外布局寻求突围 技术路线存在分歧
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,晶澳科技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。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征收高额双反税后,公司加速布局阿曼6GW电池+3GW组件基地,试图利用中东10%低关税通道出口美国市场。这一战略旨在规避贸易壁垒,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。
然而,海外市场同样面临价格压力。欧洲组件交付价已跌至0.085-0.09美元/W(约合人民币0.62元/W),美洲市场受美国对越南叠加关税近400%冲击,高毛利红利消失。当前中东组件价格也跌至0.085-0.09美元/W,阿曼项目的盈利前景存疑。
在技术路线方面,晶澳科技以N型TOPCon为主导,2025年第一季度N型组件出货占比达95.8%。但公司在TOPCon 2.0升级节奏上落后于晶科、通威等竞争对手。同时,公司与金阳新能源合作推进4GW HBC产能,被质疑分散了技术研发资源,可能影响主线产品的竞争力。
晶澳科技创始人靳保芳现年73岁,已于2023年完成股权分割安排。长女靳军辉持股24%并担任助理总裁,次女靳军淼持股25%,其夫陶然担任副总经理。随着股价从72.4元跌至11.57元卓信宝配资线上,家族财富蒸发超过500亿元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平台查询网_可靠配资查询网_正规查询配资平台观点